斑羚的智慧、勇气和团结一致、自我牺牲精神,在厄运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,让阅读过这篇文章的人,精神为之震撼。万类霜天竞自由,这个共存共生的世界不能不让我们深刻醒视。
文章开始,作者为我们架构了一个动人心弦的场景。狩猎队追杀猎物,一群斑羚逃到了悬崖边沿。“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”,它们惊慌、无助,甚至于“胡乱蹿跳”。
一只老斑羚吓昏了头,竟想奋力“跳过六米宽的山涧”,结果它像颗流星一样的堕落了。这个场景中,斑羚真切、动人的求生欲望,吸引了每一个有良智的人关注它们的命运。
为了种族的生存,在镰刀头羊的号召下,老年斑羚毅然决定牺牲自己。当镰刀头羊发现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的那拨少时,自觉地走到老年斑羚的行列中。
没有强迫,不提要求,更没有商讨,好像死亡是那么的大义凛然,是一种天职,也显示不出豪迈。“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,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。”老年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“桥墩”,为年轻一代架起了生命的桥梁。
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:“倘使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允许你高尚地活着,那么世上就没有一样东西会阻拦你高尚地去死。”
好像这些事,只有人类这种高等生物才做得出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,英法联军面对强大的纳粹德国集团军,没有采取正面应对的决策,为了保全有生力量,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敦克尔克大撤退。这次大撒退,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,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。
电影《集结号》中,谷子地面对敌人凶残的进攻,先让年轻的通讯兵撤出了阵地,为革命保存了火种。可斑羚们没有人类的智慧,它们仅凭一种生存的本能,却也做出了这种可歌可泣之事,令人敬畏。
在斑羚的生活领域中,拿枪的猎人就是让它们恐惧的对立面了,所以镰刀头羊也曾旡助的咩叫,表达自己的无能为力。但是它却用自己的生命,义无反顾的走向了死亡的彩虹桥,为猎杀者上了悲壮的一课。
人类的子弹可以击溃它的肉体,却不能降伏它的灵魂。镰刀头羊英雄气概甚至比人类更显伟大。
在走向深渊的那一刻,它似乎无限欣慰,老年斑羚一个接着一个坚定的跃下深谷,连成了一个美妙的抛物线,组成了一艘生命的摆渡船,与天上的彩虹遥相呼应,一死一生,斑羚种族得以延续。斑羚飞渡给猎杀者留下了嘲讽,惊悚与瞠目结舌……
其次,凭我们自身来说,人类在突发困境中,往往会激发出惊人的潜力,做出平时无法完成的事情,如: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中,幼童区寄被人贩子逮住要卖掉,他凭自己的本能与机智,手都被炉火烧坏了,挣脱了绳索,最终反杀贼人,报官自救,传为少年英雄的真实事例。
还有汶川地震时,用双手撑住沉重的石板,挽救了孩子的生命,那位可敬的英雄母亲……
因此,我们不能否认,当斑羚群陷入种族灭绝的生死存亡之时,求生的强烈欲望,导致奇迹发生的可能性。但是,我们毕竟没有亲眼目睹,不能仅凭此文,推论“斑羚飞渡”事件是百分之百真实。
不过,无论真实与否,作品中的素材,都经过了作家的艺术裁剪与优化合成,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不能划等号。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事情是否真实。
就是把它当作一篇动物小说来读,抛开艺术虚构,来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,感受野生动物受到迫害时,那种众志成城,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,就足以有了巨大收获。也警醒众人,要善待动物,善待大自然,善待我们的地球。
这也许是作者的写作技巧,借美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。这种写法,在很多文学作品有运用,如:《三国志》中记载,刘备在樊城时,荆州刺史刘表邀请刘备去赴宴。他手下蔡瑁等人想乘机害刘备。
刘备察觉了,悄悄开溜。他的坐骑名叫“的卢”。刘备逃走时,慌不择路,一下掉进城西的河里,眼看要沉没。刘备着急地说:“的卢,的卢!休要伤主!”于是“的卢”就一跃三丈,脱离了险情。
但镰刀头羊没有那么幸运,那道绚丽的彩虹是死亡诱惑,就像人类死了升入天堂的理想说法。我认为彩虹桥有两种,一种是自然形成的彩虹,那是老年斑羚们通向理想世界的魔幻之路;另一种是接二连三弹跳而起的斑羚飞渡,形成了一道斑羚身影彩虹,那是年轻斑羚通往新生的渡船跳板。
古代人就经常干“围猎”的行当,一些王公贵族,跃马持枪,圈定一片山林或草原,把内中动物们围而团灭,以饱自己口腹之欲或皮毛之需,多么的残忍。如果他们遇到了这群斑羚飞渡,不知会作何感想?
同为大自然的一份子,人类应该网开一面,在家饲养的猪、牛、羊、鸡等飞禽走兽,应该满足了人类蛋白质所需。
2025-05-06 01:42:54
2025-05-06 00:09:19
2025-05-05 02:54:29
2025-05-05 00:03:00